第372章(3/4)

他看着电视的屏幕,露出了在这部影片中的第一次笑容。

影片就此结束。

——

这电影虽然是以康驰的故事为原型,但改编幅度其实还挺大的,

不但故事进行了取舍和重组,很多人物也进行了明显的象征化。

比如影片中的这个康天明,他所代表的,其实是老一代的华国相机制造的匠人,

而康陶代表的,是新时代的科技匠人。

李晨把两代人的命运和使命,拧在一个家庭中。

另外,两个时空的时间故事线,在整个影片中其实是不断地交错穿插,最终才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的,

这种手法诺兰最喜欢用了,能让一个可能原本可能很平淡的故事,变得更有悬念感,同时也多了些历史的厚重和饱满感。

这样的改编,如果作为纪实的人物传记片来说,肯定是不合格的,

但如果作为一部商业电影,或者说一部关于弘扬科研匠心精神的电影,它又能算是不错的小众精品。

至少大部分人都能看得下去,在最后的高潮情节,那段群像和音乐响起的时候,也绝对能燃得起来。

而且李晨显然文青病,其实挺重的,

这种文青病,恰到好处地让这个故事,多了点令人回味的东西。

同时整部片子的摄影、美术、灯光、道具等等,每一项基本都做到了极致,

比如重新成立了磐龙光学厂的时候,康陶在造光刻机的画面,都是在大唐重工光刻机制部门现场取景,镜头里面的设备一看就知道非常真实、专业和高端。

随着影片落下帷幕,张晴才转头看向康驰,有些忐忑地问道: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