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:皇帝驾崩!新时代!碎尸万段(1/3)

淡泊敬诚殿!

承德行宫的主殿,咸丰来到这里之后,很少用这个殿。

现在,终于用上了。

几百个官员,静寂无声,跪在地上。

表情不能太悲,因为那样不吉利,当然也不能喜,只是凝重。

皇帝乘坐着抬辇进来。

几个太监小心翼翼把皇帝抬到龙椅上,这个时候他甚至已经坐不直了,需要用很多东西放在巨大的龙椅上,才能勉强让他直起身体。
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百官叩拜。

皇帝的手已经抬不起来了,只是手指微微动了动。

大太监王承贵道:“起。”

文武百官站起身来。

面对文武百官,皇帝同样是仿佛有千言万语,却依旧说不出口。

他脑子里面想起了崇祯皇帝说的那句话,朕非亡国之君,但你们众多臣却是亡国之臣。(原话是:朕凉德藐躬,上干天咎,然皆诸臣误朕。)

他想了一会儿,且不论他这个皇帝如何。

至少在他眼中,这些臣子还还行。

但眼下,依旧是这个时局。

又能说什么?

自夸,夸不出口。

自损,又不甘心。

唯有挥了挥手,道:“宣旨。”

大太监王承贵接过已经写好的圣旨,大声诵读。

“著派载垣、奕,端华、景寿、肃顺、僧格林沁,匡源、杜翰、荣禄尽心辅弼,赞襄一切政务。”

之前,只是私下说,你们是顾命大臣了。

而这一次是明旨宣发了。

甚至从这一刻起,这九个顾命大臣不但有了名义,还有了权力。

未来十年之内,朝政大臣就交给这九个顾命大臣了。

“宣皇后娘娘,懿皇贵妃娘娘,进殿!”

所有人一愕,为何还有懿贵妃啊?

难道是要当着文武大臣的面,下旨将她殉葬吗?

片刻后,皇后和懿贵妃走了进来。

而且是少有的盛装,只有在祭天等大典时候才穿的衣衫。

皇后和懿贵妃二人,来到龙椅面前跪下。

皇帝指了指前面的盒子,大太监王承贵上前,打开箱子。

拿出里面的御印,并且向众人展示。

御赏!

看完之后,将这个御赏印放回盒子里面,然后小心翼翼放在皇帝的手中。

皇帝竭尽全力,才能捧得住这个盒子。

“皇后,接印!”皇帝道。

皇后钮祜禄氏上前,双手高捧,但立刻发现了皇帝是抬不起来的,所以非常顺巧地把手放在皇帝的手下。

接过了御赏印。

“懿皇贵妃,接印!”皇帝道。

顿时间,群臣惊呆了。

尤其是肃顺等人,不敢置信望着这一幕。

什么意思?

懿贵妃不杀了?不殉葬了?

皇上不是已经拿定了主意了吗?

文武百官也微微一颤。

尤其是站在大殿门口的大太监王德利,只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。

当时软禁懿贵妃的时候,可是他在执行的,而且还亲手拦了懿贵妃。

这……这要命了啊。

大太监王承贵打开盒子,展示御印。

同道堂。

接着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懿贵妃接过了同道堂的御印。

皇帝用尽最后的力气道:“今后所有诏书、圣旨,都要同时盖御赏和同道堂两个御印,方才生效。”

“载垣、端华、肃顺、奕,你们可知否?”

这四个人,还有剩下五个顾命大臣出列,叩首道:“奴才遵旨。”

“臣遵旨!”

皇帝道:“诸位臣工,可知否?”

文武百官跪下叩首道:“臣等遵旨。”

皇帝此举,其实是加大了两个太后的权威。

当时在九江阁,皇帝就问苏曳,是以太后为主,还是以辅政大臣为主。

苏曳说是以太后为主,然后皇帝真的听进去了。

最最重要的事情交代完了。

所有人竖起耳朵,等待皇帝最后的训诫。

应该还有最最重要的训诫,是关于苏曳的。

所有人都知道,在皇帝心目中,第一心腹大患就是苏曳。

临死之前,掌握着最后的大义。

这个大义的威力还是很厉害的,先帝遗诏这四个字,往往都有很大的杀伤力。

因为活人最喜欢拿着死人树旗。

皇帝临死之前在政治名义上给苏曳定性,那就属于另外一种盖棺定论了。

日后新皇帝想要推翻不是不可以,就是有些难度。

皇帝望着群臣的目光,知道他们在等着什么。

他想要说好自为之,但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出口。

直接挥了挥手。

“退朝!”大太监王承贵大声高呼。

然后,几个太监上前,抬着皇帝离开大殿。

咸丰皇帝最后的朝会结束,给群臣留下的是一个省略号,而不是句号,更不是惊叹号,假如这个世界有标点符号的话。

皇帝回到烟波致爽殿寝宫。

这边大殿的群臣,几乎炸开了锅,但是又不大敢问。

为何懿贵妃不死了?

关键是,这个事情肃顺等人完全没有掌握,这就很不妙了。

杜翰来到肃顺身边低声道:“肃中堂,刚才我仔细瞧过了,恭亲王面色惊骇不似作伪,唯独僧格林沁和荣禄二人,表情比较自然,没有表现出惊骇之色。”

肃顺低声道:“真的?”

杜翰道:“真的,下官全程注视。”

顿时,端华和载垣两人立刻朝杜翰望来敬佩的目光。

还是你厉害啊,这个关键时刻,还能注意到这一点。

杜翰道:“另外还有一点,皇上召我们商议如何铲除苏曳,但是最终都没有说什么计划。”

“想要知道其中内情,关键在于僧格林沁和荣禄。”

接下来,群臣没有一个退走。

因为接下来可能就是皇帝的弥留时刻了,说不定皇帝要最后召见什么人,所以就一直等着。

整整等了好久,皇帝都没有下旨召见。

肃顺直接来到奕身边,低声道:“六爷。”

奕道:“雨亭,如果你是要问那件事情,那我告诉你,我也什么都不知道。”

肃顺低声道:“僧格林沁和荣禄,可能知道。”

奕一愕,他还真没有注意到。

肃顺道:“六爷,这等关键时刻,我们二人可要屏弃成见,团结一心。”

奕道:“我们本来,也就没有什么成见。”

肃顺道:“对,咱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弟,江山社稷面前,哪有什么成见。”

片刻之后,王承贵来报。

“皇上有旨,宣皇后娘娘,懿皇贵妃,太子殿下觐见。”

顿时,皇后,懿贵妃,太子三人朝着烟波致爽殿走去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皇帝把皇后,懿贵妃、太子召到寝宫,其实也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了。

该说的话,都已经说完了。

三个人,就静静地跪在殿内,望着皇帝的身影。

“去外面。”皇帝道。

王承贵道:“皇上,外面有水,有蚊子,凉!”

烟波致爽殿是建在水面上的,此时是夏天,难免有蚊子,而且此时夜里,对于皇帝来说外面有些凉。

“去外面。”皇帝又说了一遍。

几个太监上前,抬着皇帝的躺椅,来到了外面。

前面,就是大湖。

月色,还算皎洁。

威风吹过,波光微澜。

有蚊子,但不知道为何,也不怎么去叮皇帝。

水里有各种虫子的叫声,但更多的是蛙声一片,毕竟现在还勉强算是夏末。

平时觉得吵,此时只觉得生机黯然。

皇帝就静静地躺在躺椅上,身上披着毯子,身体很轻,如同一团枯枝。

盖着毯子,静静看着水面,看着夜空。

仿佛在看,也仿佛没有在看。

殿内,皇后和懿贵妃依旧跪着。

太子年纪太小,终于支撑不住了,于是就趴在皇后的腿上睡着了。

就这样,在是睡非睡,是醒非醒中。

时光流逝。

仿佛很快,猝不及防,月亮在天上,已经斜过去一大片。

又仿佛很慢,迷迷糊糊睡了好几觉,却依旧没有天亮。

好几次,他都觉得这眼睛一闭上,就要彻底睡不醒了。

但还是一次次醒来,一次次睁眼。

他以为脑海会浮过这一生。

如果浮光掠影,闪现他这一辈子短暂而又漫长生涯。

结果,完全没有。

这一生的经历,仿佛都淡忘了。

或许这一生,从头到尾都伴随着痛苦,临死之前也不愿意记起。

什么英法联军杀进北京城,他北狩承德,仅仅只是去年的事情,却仿佛上辈子一样模糊。

又猛地一哆嗦。

再一次睁开眼睛,竟然天亮了。

那,那是东边吗?

太阳升起来了。

皇帝努力睁开眼睛,想要面对升起的朝阳。

此时朝阳不烈,对视之下,却依旧承受不住,满眼光明,满眼通红,视野之内,顿时无物。

皇帝脑海里面终于有了片段。

就是在九江阁中,他和苏曳的记忆片段。

只不过,在脑海内,他终究还是扔出了那个装有烈性炸药的铁球。

他事后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。

为何当时不扔出那个铁球,为何不选择和苏曳同归于尽。

是因为那样杀不了苏曳,只能把他栽上弑君者的罪名?

还是因为自己怕死,不敢这样粉身碎骨?

又或者不愿意矮化自己,堂堂一国之君,竟然施展这样的手段对付一个臣子,会成为千古笑柄?

又或者,在他脑海深处,还想为这个世界保留最后那一丝可能性?

尽管是他自己完全不想面对的可能性。

不知道。

阳光直接刺入他的眼球,刺入他的脑海。

无尽的光芒,在他的脑海内炸开。

与此同时,在他脑子里面,仿佛上演着另外一种可能性。

他终究引爆了那个铁球。

“轰!”

火光炸开。

光芒和这太阳,一样亮。

皇帝的脑海内,瞬间一片空白。

有没有炸死苏曳,他不知道。

但是,他知道自己,粉身碎骨了。

皇帝用尽最后的力气,想要伸出手。

“苏曳……”

“苏曳……”

“尽人事,听天命……”

皇帝枯瘦的手,刚刚升起三寸,然后就直接垂落。

失去了所有的呼吸。

停止了心跳。

七月初六,咸丰皇帝驾崩。

比起历史上,早了几个月。

大太监王承贵上前,小心翼翼地探了探皇帝的鼻息,接着又按了按他的颈部的脉搏。

然后,他朝着边上的太医院使看去一眼。

太医院使上前,探了探呼吸,摸了摸颈部脉搏,点了点头。

大太监王承贵转过身,朝着皇后三人哭着高呼道:“皇后娘娘,懿皇贵妃娘娘,太子殿下,皇上驾崩了!”

顿时,烟波致爽殿,一片哭声。

接着,淡泊敬诚殿一片哭声。

最后,整个承德行宫,一片哭声!不管是谤是誉,一个时代都结束了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与此同时,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。

新的印度总督,已经上任了两个多月。

彻底打赢了对华战争后,阿尔伯特亲王等人履行了他的诺言,推举额尔金伯爵成为印度总督。

所以,额尔金伯爵比历史上更早一年,登上了这个位置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