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:功成!逼宫太后!流血!(2/4)

“不用了,不用了。”苏曳坐了下来。

胡林翼望着苏曳好一会儿,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。

“是我对不住胡公。”苏曳道。

这些年算是苏曳一直压住了胡林翼,使得他始终无法得到晋升。

原本的江西巡抚被苏曳抢了,而苏曳下台之后,沈葆桢又接替了上去。

湘军的李续宾后来者居上,成为了安徽巡抚,甚至不太算是湘军的李鸿章成为了江苏巡抚,唯独他胡林翼,这个曾经湘军的二把手,依旧是江西布政使。

因为湘军需要一个大员在南昌,占领除九江之外的所有地盘。

如今苏曳一跃进入了中枢,而胡林翼依旧困守在南昌。

“没什么。”胡林翼道:“不过苏相,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,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情。”

苏曳道:“胡公请讲。”

胡林翼道:“就算湘军接下来有什么让苏相不高兴的地方,未来还请苏相留下一丝情面。”

苏曳沉默了一会儿道:“好。”

接着,胡林翼问道:“九江钢铁厂落成典礼,曾涤生去了吗?”

苏曳摇头道:“没有。”

曾国藩的这个举动,算得上是非常无礼了。

原因是之前政事堂专门斥责了曾国藩,说他忤逆朝廷意志,私自停止了安庆之战,命令他继续攻打安庆。

历史上,湘军此时早已经把安庆攻打下来了。

但是上次苏曳率军北上,中枢有分裂危机的时候,曾国藩就停止了安庆之战,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。

而且这段时间,他和洋人之间的交易与日俱增,扩军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。

“唉!”胡林翼一声叹息。

苏曳道:“胡公也不用多想,虽然伱一直是湘军的一份子,但到了关键时刻,你是你,曾国藩是曾国藩。”

胡林翼道:“苏相。”

苏曳道:“您说。”

胡林翼道:“要不然临死之前,我再向您提一个具体一点的要求?”

苏曳道:“好。”

胡林翼道:“您去和曾国藩谈一谈?”

苏曳道:“其实,我一直在九江等着他来。”

胡林翼道:“是我冒昧了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苏曳终究还是去了扬州。

两个人乘坐在瘦西湖游船之上,泛舟而谈。

“曾公,最近一两年,发逆大量地招揽了捻军,单纯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了。”苏曳道。

曾国藩道:“所以,我这边一直在招兵,一直在购买武器,只不过财政困难,有些难以为继,还请中枢早日将亏欠的军饷拨下来。”

你湘军已经扩军多少了?

足足十几万大军了吧?

还不满足?还不去打安庆?

但曾国藩这一句话,直接把后面的话也噎住了。

然后,苏曳道:“关于裁撤八旗军,曾公如何看?”

曾国藩道:“八旗军孱弱,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。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,八旗军乃是国本,一下子裁撤了,对于战斗力,对于财政或许有益。但是对于人心,对于政治,确实远远弊大于利,太过于颠覆了。”

呵呵。

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,那完全不奇怪。

但你一个汉人大臣说这样话?是不是不太合适?

苏曳道:“也就是说,曾公不愿意上奏,赞同裁撤八旗军了是吗?”

曾国藩道:“我这边,需要斟酌。”

话不投机半句多,接下来便不欢而散了。

苏曳离开扬州。

李鸿章前来拜见曾国藩。

“老师,他此时身在中枢,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?”

曾国藩道:“那你觉得呢?”

李鸿章道:“老师,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?”

曾国藩道:“此人魄力,手段皆是上等,但是做事太操切了,太凶狠了,终有一日会遭到反噬。”

李鸿章道:“但是,站在我们的角度上,应该支持他裁撤八旗军啊,这样才能彻底引爆局势。”

曾国藩道:“心中赞同是一回事,但表态赞同,又是一回事。”

另外,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,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此时,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。

尽管苏曳和两宫太后商议过,关于裁撤八旗军一事,不能公开辩论。

更加不能让朝廷和地方官员公开表态。

因为至少在这个时间段,这件事情无法辩论。

八旗军是国本,这是目前清廷的政治正确。

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。

就算有识之士觉得裁撤八旗军利大于弊,但是谁敢说出来?

所以,支持的人只敢装死。

但是,这却阻止不了很多官员上奏折。

一开始是在京的旗人官员上奏折,坚决反对苏曳的裁撤八旗军新政。

后来这个范围不断扩大,使得地方的很多官员,也跟着纷纷上奏折。

所以,每天进入政事堂的奏章越来越多。

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。

政事堂依旧完全压下来。

朝堂之上,只要有官员想要讨论这件事情,立刻有人叫停。

总之,就是不许讨论。

但是日积月累,这些奏章完全堆积如山了。

两宫太后也赶到莫大的压力。

不计其数的旗人官员,都想要一个结果,让两宫太后亲口承认,绝对不会裁撤八旗军。

永远不再提这个恶政。

并且下旨申斥苏曳。

两宫太后内心也不愿意裁撤八旗军,但是她们也答应过苏曳,绝对不能公开表态说不裁撤了。

接着,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进京。

总理大臣桂良当堂申斥俄国军队非法进入黑龙江,请立刻退去。

俄国公使表示,那是因为苏曳这个总理大臣,不愿意执行之前的条约,所以必要的时候,俄国人只能用武力手段解决。

“太后娘娘,皇帝陛下,我们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了足够多的军队,只要俄皇一声令下,这些大军就可以为我国争取该得的利益。”

美国公使道:“太后娘娘,皇帝陛下,我们的联合舰队就在长江口,苏曳的长江舰队蛮横无理地当着不让我们进入。我们的耐心已经要耗尽了,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。”

朝廷官员震惊,这……这不是刚刚才打完吗?

怎么又要打了?

因为大部分朝廷官员也沉浸在中枢的斗争中,对于外部忽视了。

没有想到,美国、俄国直接发出了战争威胁。

俄国公使道:“贵国的太后和皇帝陛下,您想要阻止战争的话,其实非常简单,只需要表示出一个诚意。”

恭亲王奕道:“什么诚意?”

俄国公使道:“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。”

顿时,朝廷的许多官员心中错愕。

苏曳这个总理大臣,才仅仅做了几个月啊,如果罢免了,那颜面何存?

不过天下臣民对这个新衙门抱有了巨大的期待,希望他们获得外交胜利。

但是几个月过去了,外交胜利没有来,反而又要引来了战争?

奕道:“贵使慎言,这是我国内政。”

俄国公使道:“太后和皇上,贵国成立这个总理衙门,不就是主要和我们四国打交道吗?按说根据条约,四国公使早就应该进京递交国书了。但我可以说,你们不用等了。”

“只要一日不罢免苏曳,一日不换新的总理大臣,我们是绝对不会递交国书的,我们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个总理衙门的。”

美国公使道:“另外,我想要转告英法美俄四国的共同意志,请你们立刻撤走在长江口的舰队,请你们立刻罢免苏曳,否则我们的联合舰队就会直接开火。”

俄国公使道:“我们在北边的陆军,也会直接南下。”

慈禧太后道:“这,这算是战争通牒吗?”

对于这一幕,清廷的很多官员太熟悉了。

当时英国人就是这样来到朝堂之上,发出了最后通牒。

清廷没有当一回事,然后战争就爆发了。

然后,大清遭到了耻辱性的失败,甚至导致了先帝之死。

现在,洋人又一次发出了战争通牒。

两宫太后和满朝文武,这一次感觉到恐惧和战栗了。

桂良忽然道:“不可能,英国人和苏曳大人的关系非常好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