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施政方针(2/3)

“同时重视选拔军事将领和对军事人才的培养训练,并提倡戍边军队实行屯田,为武周政权建立了雄厚军事实力,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。”

“在武则天统治下,军事人才辈出,战功卓著谋略超群者不可胜数。”

“武则天在统治期间有效地维护了政治局势的稳定,并成功平定了叛乱,促进了国家的统一。”

“武则天在军事上展现出超卓的见识,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,并在与反对势力作战中取得了快速胜利。”

“这不仅归功于武则天任用的优秀将领,也证明了她在军事方面具备一定的才能。”

“此外,武则天还加强了国家的边防,改善了与西北各民族的关系。”

“武则天延续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,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,展现了非凡的胸怀和魄力。”

“在平定叛乱,促进统一的过程中,武则天采取了降则抚之、叛则讨之的策略,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军力损失。”

“武则天废除了御史监军制度,鼓励将领们发挥才能,以便取得胜利,同时避免将领们过于威权。”

“武则天的军事政策巩固了统治,展现了国家的威严。”

嬴政:这么看来,武则天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不错,身为一个女人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,足以说明武则天确实很优秀。

能够用军事手段保持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,除了武则天确实具备军事方面的才能,还有就是军事人才的不可或缺。

他要是没有记错,武则天除了发展科举制,还首创了武举制。

这些战功卓著谋略超群的军事人才,想必就是通过武举制培养出来的。

现在他不仅对科举制感兴趣,同样也对武举制感兴趣。

就是不知道主播明天播放的人才培养制度的视频,有没有包括军事人才方面的。

李世民:降则抚之,叛则讨之,这个策略是不错,的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军力损失。但怎么能废除御史监军制度呢,废除了这个制度确实可以充分发挥将领的才能,但也容易造成将领没有人监督,从而导致将领拥兵自重,进而危害大唐的江山社稷。

他似乎已经想象到节度使没人监督,从而越做越大,最后到不可控的地步。

开元盛世之后的安史之乱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节度使权力太大,进而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。

他不知道节度使做大和武则天废除御史监军制度有没有关系,但想必不管是武则天,还是李隆基,在看过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后,肯定会对这方面有所行动,抑制军事将领的权力过大问题。

“武则天对突厥的态度表现出了以安抚为主的策略,并在关键时刻重用名臣良将。”

“武则天采取了灵活的政策,根据情况决定是采取抚慰还是讨伐的策略。”

“武则天并没有一味地用武力解决问题,而是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。”

“武则天的策略和军事部署最终使得突厥在她的统治下渐渐退却,终止了对唐朝北方的侵扰。”

“武则天利用吐蕃(bo)君臣矛盾,承认吐蕃占据青海的事实,以换取吐蕃放弃西域。”

“之后吐蕃赞普掌握实权,与武则天议和,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得以缓和。”

“唐高宗李治时期吐蕃入侵并占领了西域的安西四镇,李治两次派遣大军试图收复四镇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”

“692年,西州都督唐休璟上书请求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,武则天立即批准,并派遣大军击败吐蕃,成功收复西域安西四镇。”

“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和设置北庭大都护府,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,重新畅通了中原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,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。”

武则天时期的大唐百姓对女皇在军事方面的策略感到非常满意,没有让老百姓伤筋动骨的去打仗。

大唐主要面对两个外敌,突厥和吐蕃,这也是大唐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外患。

他们老百姓最担心的,就是当朝皇帝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死活,动不动就打仗。

一旦打仗,必然劳民伤财,受伤的还是他们老百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