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唐西进,骠骑大将军(2/5)

呼罗珊的主力全军覆没至在安西,此时萨末鞬城和怛罗斯一带,正是空虚的时候。

哪怕大食调兵支援,李瑄也有信心应对。

这是李瑄与大食作战的第二阶段。

兑现向李隆基的承诺,饮马雷翥海(今咸海),才能得到李隆基的信任,同时布更大的局。

想办法复国萨珊波斯,削弱大食帝国力量的同时,对大食有一些牵制。

“遵命!”

封常清没有犹豫,拱手领命。

齐雅德·伊本·萨里犯下的错误,李帅一定不会再犯。

见识到李帅的统帅,他对大唐的反击,充满信心。

“李帅,此俘虏的大食兵卒,该如何去用?他们每天哪怕一餐都会消耗大量的粟米,我们虽一直在发动安西、北庭的力量,运输粮食。但我们的粮草终究有限,战时的消耗,是平时的三倍。如果我们一直驻扎在碎叶水,最多八个月,安西北庭的粮食将无法为继,如果李帅要继续西进,粮食最多可以用五个月。”

封常清向李瑄请示道。

三万多人,就是三万张嘴,每一次都能吃掉一座大山。

由于李瑄进行征伐,使士兵们无法屯田。

即便屯田让西域的汉人百姓、西域百姓自理,也最多完成三成。

这也意味着粮食收成将要下降。

也提醒李瑄在西进的时候,心里有数。

齐雅德·伊本·萨里无法保持战略定力,很大原因是粮食断绝。

“从碎叶过千泉古道,至怛罗斯的道路,只是天然形成,其中多有不便。我欲令大食俘虏,凿破山石,组成能快速通行的道路,完善丝绸之路的同时,方便我大唐真正掌控葱领以西的粟特国家,以及吐火罗诸国。”

“我大唐只有在河中地区移民扎根,用儒学赶走大食教,将华夏的礼乐带至河中,让他们主动学习字正腔圆的汉语,学神采飞扬的汉字,才能使他们真正归于华夏,百世不变。”

“至于粮食紧缺问题,取出财帛,让颜判官和刘判官,以最大力度和籴。河西敦煌军每年粮食有余,供给朔方。现请求圣人将敦煌赢余的粮食,转运到龟兹。”

李瑄向封常清说道。

一般粮食转运到龟兹、碎叶非常困难。但敦煌距离龟兹不远。

既然西州的粮食能转运到龟兹、碎叶,那紧挨着西州的敦煌,一定也可以。

李瑄还需要半年的时间。

关键时刻,还能宰杀牲畜,供给士卒。

这次陌刀军砍死不少战马,现还是天寒地冻。

这些马肉够士兵食用很长时间。

“遵命!”

见李瑄安排周道,封常清就不再多说了。

李瑄的目光更长远,他不求武力上的征服,而是文明上的同化。

像是以前的五胡,并入汉族。

华夏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

夷狄入华夏,则华夏之;华夏入夷狄,则夷狄之。

汉人从来不是血脉的称呼,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,汉文化会侵入胡人的血液中。

当大一统再次来临,大唐建立以后,不论是鲜卑的独孤、长孙、尉迟,还是匈奴的赫连、呼延、当于,亦或者羌族的荔非、钳耳、夫蒙,几代以后,他们只有一个称号—汉!

封常清是跛脚,注定了他是儒将,他明白只有如此,西域才能成为下一个河西走廊。

至于修山道数以万计的死伤,就不在封常清考虑范围内了。

大唐要掌控河中,迟早要有联通河中的要道。大食人不死,就得汉人和西域人去死。

“这是我的奏功表,补充完捷书后,以我的名义呈给圣人。”

在封常清离开的时候,李瑄拿出一份捷书。

既战必有功封,李瑄要继续将士们的士气。

获得勋章,获得职事官的赏赐。

哪怕金银绢锦不到,赏赐先让他们知晓。

封常清拿到奏功书后,恭敬退去。

李瑄出营寨,带着亲卫,看依旧在埋尸体的士卒。

大唐的地界,必须要给这些尸体处理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