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治山丹章(4/5)

张议潮对刘继隆治理山丹的想法很上心,毕竟沙州不缺将才,真正缺乏的是帅才和治才。

对此,刘继隆也是心知肚明,所以他没有藏着掖着,抬手作揖的同时解释道:

“农耕之事,首在于田,其次为水,再次为肥。”

“末将幼时跟随家中族人耕种,便发现若是将粪便堆肥,掺入草木灰尘、绿肥后,更能提升粮食产量。”

“我观城内百姓粪便,多以排污为主,若是衙门令百姓将粪便集中于城外堆肥,再命人烧荒加入草木灰尘与绿肥,这田间粮食少说能增加一二成。”

“此外……”

刘继隆将堆肥的事情给说了出来,其中他还将“拉粪车”的想法提出,也就是命人在街头巷尾拉粪到城外堆肥,待到来年春耕时播撒。

他这套说法,倒也没有超出张议潮和张淮溶的认知。

虽说汉人利用粪便施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,但是并不普遍和广泛。

哪怕到了唐代,更多的还是利用动物粪便施肥,而人粪主要还是以排污为主。

正因如此,《唐律》才规定了人在街上乱倒粪便,杖六十的律法。

至于使用人粪堆肥,那得到南宋时期了,而百姓将挑粪视为生意,划分粪道,那基本上是清代中后期的事情了。

到了民国时期,为了争夺粪道的区域,粪夫之间也开始拉帮结派,经常发生械斗。

京城头号粪霸“于德顺”坐拥三十六条粪道,硬生生靠挑粪挑出了上百套房产,良田千亩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