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、三十年代来抗日(捉虫)(3/4)

然后,他一伸手,啪啪啪啪直接打死了这群蚊子。

大家跟看变戏法一样,全都哄堂大笑。

田蓝一边笑一边下保证书:“你放心,我们肯定马上就生产好掠子,让你们离蚊子远远的,绝对不能让蚊子毁了我们知青新兵连的形象。”

说起这个知青新兵连,也是田蓝挺迷糊的一件事。她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自己究竟算解放军还是知青。

按照陈书记的说法是宁甘农场的职工都是就地转业的军人,但是农场就是部队,所有人都还接受军事训练,一旦战争打响,随时投入战斗。

就,挺说不清的。

嗐,反正田蓝也没想把部队当成踏板镀金厂,就也无所谓这些了。她之所以坚持要来军垦场,是因为这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军垦农场是农业技术的先锋,一项新技术只要得到认可就能大规模推广,甚至还能作为典型推向全国。

身为穿越者,不管穿到什么地方,首要目标自然是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。哪怕这个发展是微不足道的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。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。

就像他们的掠子,不算发明创造,据说元朝时期就出现了。但是军垦农场还没用,她田蓝把这技术带来并获得肯定推广开来了,这就是进步,而且是对整个农场来说不小的进步。

田蓝原本想再接再厉,把打谷机也做出来。结果老职工奇怪,农场有脱粒机啊,为什么还要倒退回头搞什么老式打谷机。

搞得田蓝超级囧,她哪里知道为啥这里收割谷子靠镰刀,脱粒机都已经连上柴油机直接带动了呢。

好吧,能够推广一个掠子就不错了,凡事都要慢慢来。

没看到他们知青都受表扬了嘛。老职工都说有文化有知识的学生娃娃就是不一样,将来肯定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。因为掠子的加入,农场今年的收割期比往常短了一半呢。这还是因为掠子生产需要时间,使用的晚,否则,这个收割期还能再缩短起码三分之一。

节约下来的时间做什么?当然是从事更多的农业生产工作了。收了谷子的地得种上苜宿草,一方面可以给各个连队的牛羊做冬春草料,另一方面苜宿草固氮,翻耕之后还能做绿肥,可以帮助明年的谷子丰收。

田蓝一边跟着下田一边琢磨,其实还可以种植更高效的牧草,比方说黑麦草之类的,这样能够给牛羊提供更多饲料。可惜现在她没有种子,只有等明年再说了。

播种完苜蓿草的知青们仍然不能休息,大家也没想要休息的意思。

掠子获得肯定让他们感觉自己获得了肯定,谷子的丰收和苜蓿的播种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喜悦。生活会越来越美好,人生充满了希望哩。

所有人都二话不说,直接抓起铁锹挖排水沟去。

宁甘是黄灌区,多年来一直引黄河水灌溉。为了排除盐碱,农场的每块条田都得挖一条排水沟。这是秋收秋种后,知青们的首要任务,谁也不能当逃兵。

好在宁甘农场的条田基本上是沙壤土。这样的泥土土质松散,呈碱性,加上宁甘日照时间长,日夜温差大,最适合种西瓜。甘宁的瓜果出名,也得益于此。眼下十月天,地还没上冻,沙壤土挖起来倒不十分费力。

挖排水沟是男知青们的拿手好戏。

十七八岁挂二十的棒小伙子们,个个都憋着一股气,正是有把子力的时候。他们组成了挖沟突击队,自发提前了上工时间,凌晨五点就起床出发挖沟,晚上七点钟天黑的不行了,他们打手电筒怕浪费电池,才从排水沟里出来。不消两天功夫,这些拼命三郎个个手上都满是水泡,等到破了消下去了就变成了薄薄的一层茧子。

老职工见状眉开眼笑:“这就对了,等你们的茧子有这么厚的时候,就是真正的军垦人啦。”

技术员给他们测量了数据,顿时咋舌。他们当中最厉害的一位男知青连着干了十一个小时,整整挖出了二十二方土。他一个人的工作量就足足装了十来辆大卡车。

大家都惊呆了,田蓝也怀疑这人是人形挖土机。人家挖土机还要吃油,他每天连油花都见不到,顿顿都是小米杂粮粥配土豆。土豆这玩意儿不方便贮存,收上来就要尽快吃掉,防止到时候发芽,所以成了他们的主粮。

技术员调侃教知青们挖排水沟的老职工:“看看,人家娃娃甩你一大截了,我记得你们那时候最高记录连这个的一半,啊不,三分之一都没有吧。”

老职工笑着骂了句:“那时候能跟现在比?土都冻得跟石头一样,动炸.药炸开才能继续挖。”

知青们都好奇得不行:“这还得用炸.药啊?我们还以为只有修路破山才用爆破呢。”

老职工正色道:“怎么不用,那会儿我们还有人埋好炸.药,点火了,隐蔽的时候,有辆拖拉机开过来了。好家伙,那时候我们还不能自己生产拖拉机,都是从国外买的。车上拉的都是过来支宁的人。我那战友怕车子跟人会被炸到,冲出去拦住。结果拖拉机没事了,他没了。”

原先还有些小得意的知青们瞬间静默,这个军垦农场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由弱到强,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牺牲的战士。军垦农场是无数军垦人用自己的脊背甚至生命扛起来的。

好几位女知青的眼睛都红了,戴金霞动情道:“谢谢你们,如果不是你们筚路蓝缕,在荒原上造出农场,就没有我们今天住的宿舍,吃的粮食。”

老职工反而被知青们搞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:“你们也是好样的,有知识有文化还从大城市的蜜罐子跑我们这个碱窝子里来,真是新时代的好青年。你们加油,将来再来新人,争取让大家看到我们过得更好。”

知青们哄笑着继续投入挖排水沟的战斗中去。

只是挖沟不难运土难。从排水沟里挖出来的沙土松散而沉甸甸,需要挑到数百米远的空地上,再由卡车一车车地拖走。倒不是卡车司机有意为难这帮新军垦战士,非得锻炼他们挑土,而是条件摆在这里,卡车已经没办法开进来。

不惜力气干活的男知青们挖土是好手,挑担子却未必可。好些人一挑起担子就摇摇晃晃,甚至当场摔倒的都有。

大家没办法,只能两个人抬一副箩筐,好把土运出去。

但这么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,就是女知青力气小,抬不动箩筐。之前挖土的时候,大家还能男女搭配,互相帮忙完成。现在抬箩筐,两边必须得是差不多的身高和力气,不然瘦小无力的那边反而吃劲更大。

男知青们挠头,替女同胞们犯愁。

先前女同志主动分土豆给他们吃的情谊他们都记着呢。还有农场发下来的没扣子破了洞的衣服,也是女知青揽过去帮他们收拾好的。为了叫他们不至于敞怀,还有女同志把自己带来的衣服上的扣子拆下给他们缝上。

凡事都是有来有往,他们有难处,女同志都尽力帮忙。现在女生力气小,扛不动沙土,他们也不能置身事外。

“你们少抬点土吧。”冯祥生出主意,“我们多抬点,动作快点,也就能赶上了。”

“不行。”剪着运动头的徐文秀认真道,“不能每次我们都躲在你们后面。男女平等,我们干活也不能落后。”

话是这么说,可女同志的体力天生没办法跟男同志比啊。抬不动就是抬不动,还能怎么样?

“我们加班做,早上提前一个小时,晚上延后收工两个小时。”她建议姐妹们,“这样一天多出三个小时,我们就不会比别人差了。”

田蓝赶紧喊停:“我们还是想个其他办法吧。”

妈呀,开啥玩笑。这抬土的工作有多要命,她才抬了一天,穿着厚军装的肩膀就磨破了皮。要是再加班三小时,饶是这些天她有空间的大餐补充体力也吃不消。更何况这些天天土豆当家都见不到油花的花季少女。

大家下意识将目光转移到田蓝身上。上次她想的那个做掠子收割谷子的方法就很好,他们超前超量完成任务了哩。

田蓝下意识想要咽唾沫。小伙伴们的期待值太高,她有点亚历山大。

她硬着头皮道:“有个办法我不知道可不可行。就是学校搬教室的时候,我们每个人独立拿桌椅跑来跑去就很累。但是所有人排成一条队,像是接鼓传花一样将桌子依次运送到下一个人手上,大家就都蛮轻松,而且桌椅也搬运的特别快。”

知青都是说干就干的个性,她话一出,戴金霞就试验此事的可行性。

不行,抬不动的箩筐更加搬不动,两手手拎着箩筐的边缘根本抬不起来呢。

徐文秀给出主意:“要不,我们在箩筐下面垫上滚木,然后推着走。”

但如此一来又有两个难题,一是滚木上哪里找,木头不同于柳条,不能随便动的。二是路本身就坑坑洼洼,滚木垫上去,合适的落脚点都不好找。

有位戴眼镜的男知青茫然地看大家:“既然太重拎不动,那少放点土不就行了吗?反正大家站在原地不动,就从左边挪到右边而已。别说箩筐,就是簸箕都行。”

好吧,盲生,你发现了华点。

就这么办了!

宁甘农场的老职工又看了回西洋景,先前憋足了劲儿不惜力气挖水沟的知青们这回像是累到了,居然半箩筐半箩筐地往外面运土。

哎哟,真不是他们老人爱讲嘴啊,这群新兵蛋子用的竟然还是最小号的箩筐。看得老职工真是急死了,像他们这样挑土,那得运到猴年马月啊。更绝的是,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居然连担子都不挑,直接站成两排,两个人从左挪到右,一个个接龙,愣是将装了土的箩筐就这样运到了百米远之外。

就凭着这手,他们运送土石的速度愣是不比老职工慢。

农场的人都惊呆了,这样娃娃干个活还真是跟变把戏一样。只高连长摇头:“肩膀不压不成气候,现在玩这种小聪明,我看他们修渠筑坝抬土怎么办。”

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力气活。筑坝的时候,用的是大箩筐抬土。两人分一根扁担,从下面装满带水的沙子,堆得跟杂粮大馒头一样,一口气抬到五六米高的渠摆上。这过程里别说换手了,但凡松一口气,抬土的人都会连人带担子摔下去,轻则伤筋动骨,搞不好小命都能交代在这里。

高连长虽然天天对自己手下的兵黑着脸,但他还是再三再四跟大家强调挑担子的技巧,最关键的就是一定不能泄了气。

他跟另一位老职工示范给大家看,抬了满满一大箩筐沙土。起身的时候,大家就听“嘎巴”一声,充当扁担的木头竟然直接折断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