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、收复安西(1/2)

天授二年四月,天象出现日食,群臣上表,前唐崇道,女皇遂升佛教于道教之上,使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,又亲迎禅师入京上殿,大兴土木修建寺庙,使佛教风靡于世。

——修文坊——

李锦将一碗消暑的汤端到书房,轻轻放在王瑾晨的桌案上,盯着全神贯注的人问道:“今日不朝,也不当值,休务也要进宫去吗?”

王瑾晨将笔搁下,抬头瞧了瞧静站在桌前的妇人,自张文仲来瞧过换了方子后,李锦看上去气色好了不少,“闲下来我才想起去年在陇右答应唐都督的事。”

“唐都督?”

王瑾晨点头,“唐休璟,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征战,本是一介儒生,却拼死守护安西,想要的不过也只是安西能够重回中原。”

“文臣干预边疆事宜是否不太好?”李锦提醒道。

“是不太好,但总要有人去提吧,疆域之事只大不小,战争带来的是灾难,但强敌环伺,若一味退缩那才是毁灭,这个世间非一国存于,所以战争是避免不了的,战是为了不战。”王瑾晨将写好的奏疏卷起塞入袖子内。

“先把这个喝了吧,日食过后又是大雨,又热又潮的。”李锦将汤递到她的手中。

王瑾晨伸手接过,温柔的笑道:“好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——太初宫——

负责铸造的有司官员与数十吏员抬着一口巨大的铜钟走在殿院之中,旁侧还有往来的朱紫官员。

皇帝每日于殿内接见台省及六部的大臣,望着奏疏上慷慨激昂的陈述,女皇镇定的脸色上表现出了些许质疑,“唐休璟如何能够保证朕出兵就一定能够收回安西四镇?”

“民心所向,安西经过多年汉化,其百姓大多都为汉人,殿下登基已有二载,国泰民安,安西四镇众望所归,与番争夺数年,不进则退,诸国环伺,大国岂有退却之理,请圣人思虑臣的所谏。”

“战争非儿戏,军队乃国家的元气,不可轻易动之,不过卿所言,朕会考量的,”皇帝侧在龙椅上,“朕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国家的任何一片疆土,比外患更难的是内忧,君王一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那能够兼顾呢。”

“启禀圣人。”高延福走入殿内叉手道:“将作监奉旨铸造的铜钟已经做好了。”

“呈上来。”

数十人抬着一口比人还要高许多的大钟进入大殿,王瑾晨端着笏板回过头,望着铜钟上的雕刻,钟作为礼乐,是皇权及身份的象征,遂转身朝皇帝拱手道:“愿陛下江山永固,国泰民安。”

女皇瞧了一眼刻着凤凰与铭文的铜钟,吩咐道:“置于北阙吧,将原来用于报时的铜钟换下。”

“喏。”将作监官员领命后将大钟从殿内抬走。

“适才卿说什么来着?”女皇回过神,心情似乎不错,“是关于安西四镇收复的事吧?”

“回圣人,是,奏疏还在圣人手中呢。”王瑾晨回道。

“朕要是记得没错,前些年龟兹落入吐蕃之手,若夺回便要与吐蕃开战,说来说去还是我朝与吐蕃之间的争斗。”女皇从座上起身,“北突厥不怕,东边相隔数千里的高句丽也不惧,以及西域诸国朕更是未曾放在眼中,但唯独吐蕃是块硬骨头,你知道为何吗?”

王瑾晨躬身回道:“回圣人,攻与守,守要更为艰难,国朝疆域广袤,兵力分散,边境又有诸国虎视眈眈,便不可能调动大规模的军队与之对抗,而吐蕃经几代可汗励精图治已今非昔比。”

“你从陇右回来想必也见识了西域的风景吧?”女皇背起双手再次问道,“感觉如何?”

“回圣人,西域不比中原,军队恐怕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其环境,吐蕃位于国朝西南,地形也太过复杂,易守难攻,若要出兵,则需从长计议。”

“能用的将领如今都垂垂老矣,出兵之事朕还要同诸位宰相商议再做打算。”

王瑾晨抬头,叉手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“圣明?”女皇为之一笑,“朕昔日为了稳固手中的大权不惜将边军调回京畿以震人心安抚内乱,因此丢了边境疆土,一己之私可没少遭受指责与议论。”

“事分轻重缓急,旁人不懂也没有那个能力,除了一张嘴,便也做不了什么。”王瑾晨道。

“卿这份心,倒真是偏颇的厉害,因为朕是皇帝么?”女皇问道,“所以你也和他们一样有着畏惧。”

王瑾晨低头拱手回道:“这只是其一,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陛下是历代君王里的第一人,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为天下君。”

女皇冷看着一片赤忱的臣子,微微颤着眉眼,“赐婚的诏书,卿就不想知道朕为何要下?”

“臣不敢揣测圣意,也不敢问君心,是赐婚还是赐死,作为臣子,臣都绝不会抗旨。”王瑾晨回道。

女皇微眯起双眼,旋即低头看着手中的奏疏笑道:“卿这手字比内舍人还要写得端正与秀气,不愧是书圣的后人,书道的造诣恐怕在同龄人之中无人能及吧,假以时日必是文坛上的大家,朕向来惜才,可不会折了卿这手笔墨。”

“圣人谬赞,臣不敢当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