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4章 大计划 1(3/3)

这个时期,里根经济学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,从1983年1月开始,经济持续增长92个月,平均增长率为%。

虽然有个短暂的经济危机,但1991年4月开始,经济又持续增长120多个月,失业率稳步下降,通货膨胀率降到了2%以下。

经济的蓬勃发展让社会更有心有力进行慈善活动,而随着自由主义的兴盛和新技术的助力,“新贵”也在不断诞生。

于是,慈善基金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。1980至1990年间,家族慈善基金会就新增4117家,超过了之前的综合3110家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涨势更是惊人,1990年至2000年间的新增数13345家。

总体而言,美国慈善事业有着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发达的市场机制,因此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较为亮眼的成绩。

从美国来看,其慈善理念的转变对慈善事业的兴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同时也对我们所谓的“第三次分配”有着根本性的意义。

慈善活动的兴起,往往在经济转型期间发生,一部分人“先富起来”,而另一部分人没有能够跟得上,社会整体财富增加的同时,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趋势,引发了内部矛盾和撕裂。

因此,慈善活动作为分配的补充职能,其实已经脱离了早期的“救急”“救穷”意味,而转向“救世”。对于“镀金时代”的巨头们而言,无异于是一次对人生意义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再审视和再认知。

事实上,对社会而言也是如此,是一次分配理念的转变,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改变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