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、见猎心喜(3/5)

这些书都是史教谕的珍藏,藏书楼没有,外面书肆也没有。能借到这些书,于舒文也不在乎史教谕怎么看他了,反正他自认为自己的脸皮已经足够厚了。

于舒文如同长鲸吸水一般,用尽全力吸收着新知识。

书房里,史教谕正在品茶,看着好友忽而惊叹,忽而沉思的神情,史教谕微微颔首,看来收徒这件事板上钉钉了!

一气看完,陆征只觉得这篇策论逻辑清晰,文辞典雅,便是拿到乡试上都算上佳之作了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这个学子在策论中提到的具体措施,都是有迹可循的,看似天马行空,实则脚踏实地,很多策略在前人的书籍中也能看到一鳞半爪,真正施展之时定能有所助益。

陆征奇道:“这真是农家子写出来的!”

农家子远离朝政,比起常年受到家人熏陶的世家子弟,他们往往见识短浅,视野狭窄,难以从大局考虑问题。这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,起点的不同决定了高度不同,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看不到打破阶层的希望。

可是这份策论却不同,里面提到的很多措施自己都不知道。

比如,大河常年决堤是因为泥沙太多,抬高了河床,河流的容水量便会减少。这些泥沙都是从上游黄土高原带过来的,若能在上游植树造林,养护水土,便能减少大河泥沙含量,避免河床逐年升高……

这样的论点与主流思想不符,如今治水都是哪里决堤便在哪里建堤坝,可惜的是堤坝使用年限很短,需要时常修复,费时费力。

于舒文的观点很是稀奇,细想下来,却也有些道理。

再比如,大周治水的官员都出自工部,是通过科举选□□的,几乎没有真正懂水利的人才。

于舒文便建议在科举之外,另开特科,专门选拔懂水利,农业,测绘,医药等专业的人才。

……

看到这么多新奇的观点,陆征对于舒文更期待了。

“公明兄,我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学子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