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 汉末社会结构分析(4/5)

庞德公就说道:“天下承平时,朝廷需要百姓种粮食来维持国家生计,因而民贵社稷次之。可天下大乱时,连社稷与君都已经保不住,无数饥饿的百姓就成为了负担,所以就变得不重要。”

沈晨思索道:“所以天下承平的时候,国家还能够维持法度。但天下大乱时,国家法度不再,人命就也如同草芥。”

庞德公说道:“《礼记》曾云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国家崩坏而法制不存,人为了活命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。因而我们没办法从道德上谴责别人屠戮百姓,而只能说他为人残暴罢了。”

“那么曹操屠杀徐州那么多人,公也以为,他将来会能够辅佐天子,成为周公霍光?”

沈晨反问。

庞德公摇摇头:“我不是曹操,亦不知道他会怎么想。我只能告诉你,至少天子现在在许昌,那么曹操就手握正统而可网罗天下。那他屠杀百姓的事情,人们就会选择将它遗忘。”

“为什么呢?”

“《六韬》不是说过吗?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
“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源,是因为权势?”

“也可以这么说。”

“可如果那些被屠杀的人当中,有那些追逐权势的人的亲属家眷,他们也会如此吗?”

“世家大族,皆是如此。舜杀鲧而禹仕于舜,卫侯杀元角而元咺忠于卫侯,家族若想兴旺,非权势所不能也。”

“我明白了。”

沈晨大概也懂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。

对于世家门阀来说,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,特别是汉末魏晋时期,门阀政治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。

所以百姓的死活在世家门阀眼中,什么都不是。

因为他们为了家族利益,即便是出仕于仇人,也是无所谓的事情。

比如孙策攻破庐江,几乎灭了陆氏满门。可陆逊还是出仕于东吴,为孙氏鞠躬尽瘁。

曹操杀了周不疑,他舅舅刘先屁都不敢放一个,后来还当上魏国尚书令。

为了权势连亲人的仇恨都可以放下,与自己无关的百姓死了,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?

所以还是那句话。

人命在古代这个社会,就像是金字塔,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重要。

金字塔底层的人,不过是一堆生产资料用的牛马罢了。

沈晨得到了庞德公的指点,也算是明白了这个时代那些世家大族们的秉性,明悟了很多东西。

他思索了一会儿,问道:“有没有办法,让百姓受到重视起来呢?”

“有。”

庞德公说道:“如果能够安定下来,百姓能够生产更多的粮食,为上位者供奉更多的钱粮,他们才会被重视,只不过也许那会变成一种财产罢了。”

“生产力。”

沈晨这下终于明白了高中政治学到的内容解释。

庞德公好奇问道:“何谓生产力?”

沈晨就说道:“是指地里的产量,曹操屠杀百姓,一是要阻拦袁术北上,二是军中无粮,所以犯杀徐州男女老少数十万,劫掠粮草以解决缺粮的问题。如果地里的产量更多,粮食更足,也许他就不会这样做了。”

之前分析曹操是为了阻止袁术北上,但另外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,那就是粮草不足的问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