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初:开局救了个公主 101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,既要又要的(3/3)

    张一凡听到,看了他一眼,然后回答朱元璋道:“修完官道之后的水泥作坊还会继续烧制水泥,这个水泥用来卖钱,用这个钱来兑现百姓手中的白条即可!也就是说,这些白条是以将来水泥收益作为信誉进行背书的。”说到这里,他不等朱元璋发问,就连忙又补充道:“为了能正常维持水泥作坊的运转,后续水泥作坊要按照正常的作坊管理,里面做工的人要付钱,综合得到水泥成本,加上一定利润卖给需要水泥的人,他们可以修房等等,甚至官府要用水泥也要出钱买,如此一来,水泥作坊便能长久运行,所得利润就能还钱。等白条兑现完了之后,收益再归官府所有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可以提前说明,表现好的民夫,可以优先成为水泥作坊后续的正式雇工赚钱。”胡惟庸听了之后,挑刺道:“那回头要是没人买这个水泥,又如何来钱还那些白条?至少卖不了那么多钱吧?如此做法,怕是不稳妥吧?”张一凡听到,看着他说道:“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,不要一下铺开,就不打白条,水泥作坊先卖钱,所得收入再用来修官道,修水利!卖多少修多少!”在他说话的时候,朱元璋一直在思考。

    听到他说完之后,就见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:“如能减民之负担,朕亦愿意。可胡卿言之有理,有多少人会买水泥,又能卖多少呢?”

    “那就官府买,朝廷买。”张一凡听了,想也不想就说道,

    “修官道也是一种支出。另外,水泥修房子的好处可想而知,大明的有钱人不少,只要这么维持下去,水泥作坊一定是可以赚钱的。”朱元璋并没有认可他的说法,摇头说道:“自买自卖,又何须如此麻烦?”一听这话,张一凡顿时想起来了,眼前这位朱元璋同学,非常厌恶商业行为,是具备了非常典型的小农思想。

    按照朱元璋的想法,最好各衙门,各卫所,所有各单位,全都能自给自足,那就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而且他还认为,税要少收,这样才有利于百姓。为此,他在不少方面,甚至都规定了定额的做法。

    比如,大明朝的商业,他定下所有商业税收,一年收二十万贯就可以,这个总额度全国分配,收到这数额就不收了。

    而宋朝时候,比如宋仁宗时期,商税达2200万贯。他认为那是剥削百姓,增加百姓负担。

    他的这种小富即安,或者说尽量不扰民的思想,体现在了各方面。他的子孙崇祯皇帝最终是穷死,有一部分责任就要归于他在开国初定下的财政国策。

    总结来说,朱元璋同学打仗是厉害,抓权也厉害,但是他的见识是真不够!

    想着这些,张一凡忽然感觉到了,改造朱元璋同学的思想,任重而道远。

    这个水泥事情上,涉及全国的大事,直接这么说,怕是没法说服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