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、八零知青不回城(捉虫)(1/2)

大队书记心中烧着一团火,都要将他烤得灰飞烟灭了。

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,听着他婆娘的呼噜声,恨得要命,敢情就他一个人慌。这帮子老娘们,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。

结果第二天早上,婆娘瞧见他呱哒的眼袋和大大的黑眼圈,不仅没心疼他,还嘲笑他:“恁大一个人,大小还是个干部,咋就这么不禁事?人家娃娃都不怕回不了城,你怕个啥?咸吃萝卜淡操心!”

大队书记气得吹胡子瞪眼睛,嗓门都拔高了8度:“你懂个屁,他们年纪小,不经事,不晓得天高地厚。现在是啥都不怕,要真耽误了前程,以后有的他们悔呢!”

英子听到她爹的动静,直接顶嘴:“那爹,大队给咱们掏钱买书吗?花花姐说了,他们插友已经从上海给他们找了复习资料,都是最好的学校印出来的,一本要5块钱呢,还不算邮费。”

大队书记直接熄火,本村有12个要高考的学生娃,加在一起就是60块。这还是刚开始,后面要掏更多的钱。

以前一个农家都养不出一个秀才,现在好点,也好的有限。读书哪有不花钱的道理?

他婆娘趁机挤兑他:“你没能耐让咱们赵家沟顿顿吃白馍也就算了,你还拦着娃娃不让上进,你这人怎么这么讨人嫌呢?”

大队书记都要叫这娘儿俩气死了,只能板着脸拉拢唯一的同盟军小儿子二柱:“磨叽啥呀?吃过饭赶紧跟我挖水渠去。等上冻了,累不死你们。”

二柱的心思已经放在了5块钱一本的复习资料上,可怜巴巴地看他爹:“我在知青点上工啊,我缺一天工,要损失好几块钱呢。”

大队书记一口气堵在胸口,愣是吐不出来。他现在只后悔大女儿已经嫁了,大儿子结了婚就分家出去了,导致他明明儿孙满堂,结果现在却孤立无援。

愤怒的老头儿狠狠地喝了一大碗玉米碜子粥,扛着铁锹出工去了。

爱谁谁,他要再多这个嘴,他就是棒槌。

待到太阳下山,各个生产队的人都收工回家吃饭,跟着最后一抹夕阳走的老头回了家,没看到自己一双儿女,又憋不住问:“他俩跑去哪儿了?恁大的人了,还一天天的当自己是娃娃。”

他婆娘就不乐意看他这张老脸,屁股对他,在灶台前忙着:“跑哪儿?当然在知青点放工了。娃娃肯干活,还遭了你的眼。”

“这都啥光点了,点灯吃饭费油高兴啊,还不回来?”

“说了,今天不回来吃,知青点今晚包伙,给他们做好吃的。”

大队书记嗤之以鼻:“能有啥好吃的?这几天村里又没包裹来,没爹妈给他们寄贴补,他们吃的还不如咱们呢。”

他婆娘瞪他:“就你废话多,给你省口粮你还不高兴了。你咋就知道人家没好吃的?说不定是你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呢!”

大队书记不以为意:“你以为我是你呢?这么没见识!”

气得他老婆汤也不想烧了,直接让他就着刚烧开的水吃玉米面饼子。

他到底不放心,吃了两个饼子又揣上两个,溜溜哒哒地晃到了知青点。

这会儿天色已经发黑,打酒买酒糟的人也都散去,一排屋子都静悄悄的,只点了一盏油灯。

在这静谧的冬夜,年轻人的欢呼声尤为响亮。他还听到了他小儿子二柱大呼小叫的嗓门:“糖,糖,这真是糖吗?”

田蓝笑眯眯地站在灶台边,丝毫不掩饰得意:“你尝一尝不就知道了吗?”

锅里咕噜噜滚着,都是从发酵缸底层拿出来的糖水,过滤掉糖渣,再用大火烧开,小火熬着,焦糖的色泽就慢慢出来了。

田蓝手上拿了根筷子,搅拌者拉出了丝,然后缠绕成一团,直接递给二柱:“你尝尝看吧。”

二柱都傻了,抓着筷子愣了半天才想起来放进嘴里。这倒也有个好处,省得糖稀还没凉下来烫着了他的嘴。

他嘴巴砸吧了半天,急得长平他们几个都要揍他了,才给话:“是糖,甜的。”

简直就是废话,别说围在锅炉旁的知青了,就连走到门口的大队书记都闻到了浓浓的甜香味。

田蓝招呼烧火的陈立恒:“可以了,别加柴了。”

她手上不停,拿着竹签趁还有热度一个个绕出糖团来,最后的成品倒像是简易版本的棒棒糖。

“一人一个,都尝尝味吧。时候不早了,山芋蒸好了,再做个拔丝山芋,咱们就吃饭吧。”

知青们都感觉新奇,棒棒糖到嘴里时还是软的烫的,有点像八月十五大队现打的月饼的糖心,是真甜,比野蜂蜜都甜。

英子去县城时看过人家做糖葫芦,现在瞧见田蓝的动作,笑了起来:“这跟做糖葫芦挺像的。”

她的话倒提醒了田蓝,后者点点头:“没错,咱们可以做糖葫芦。等明儿赶集的时候,直接拿过去卖,说不定卖的更好。”

大家都跟着来精神,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。

糖葫芦就是裹了糖的山楂果儿啊。山楂虽然是水果,但在乡下,比柿子还不受待见。因为味道酸,所以大家都不稀罕。

他们赵家沟的荒岭上就有不少山楂树呢,谁想吃自己去打就行。虽然现在入冬了,估计树上还有些。

秀秀自我暴露:“我家有,上个月我打了不少,本来想做山楂糕的。结果我姥姥生病了,我娘把冰糖都拎过去了,就没做成。”

大概是天冷,加上山楂本来就比较禁放,所以到现在也没坏。

其他几个知青也表示家里有山楂。有的是因为前几年供销社收过山楂,自己摘了准备卖钱,结果今年没人要。有的则是干脆晒干了泡水喝,想给嘴里增加点味道。

也就是这几年能吃饱肚子了,他们才敢喝山楂水。

往前数几年,这种吃了容易饿的玩艺儿都没人愿意碰。

田蓝笑着拍手,当即有了主意:“行啊,那咱们除了做冰糖葫芦外还可以做山楂糕。”

她还挺喜欢吃山楂糕的,酸酸甜甜,口感极好,而且粉粉嫩嫩的,看着就叫人心情好。

大队书记听他们说得热火朝天,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声,装作偶然路过的模样,若无其事道:“干嘛呢?说的这么热闹。”

旁边的锅已经熬出了猪油。

这是陈立恒今天一大早特地赶去买的肥肉,熬出来的油渣烧菜吃,剩下的猪油则用来炒菜。

因为要做拔丝山芋,蒸好的山芋得炸过了才好吃。田蓝就在锅里留下不少油,一边炸山芋,一边随口回应:“叔,你来了,那正好,尝尝我的手艺吧。”

15号人吃饭呢,山芋得炸一大锅。当然,猪油有限,与其说是炸山芋不如说是煎。好在虽然油少,但糖不少啊,旁边熬出的糖稀有大半锅呢。

田蓝相当豪放的大勺糖稀浇在山芋上,乖乖,原本最不招人待见的山芋顿时油亮红火起来,看着就叫人垂涎欲滴。

她将做好的拔丝山芋盛在瓦盆里,立刻就有人积极地端上桌。

田蓝倒不馋,一直在灶台旁忙碌的人容易饱,她笑着招呼同伴:“都尝尝吧,小心别烫着就行。”

至于她和陈立恒,则忙着将锅里晾凉的玉米糖浆转移到罐头瓶里。

这玩意儿,你后面用来做糕点、糖果或者罐头都没问题。不再加工的话,搁在阴凉的地方,也能放上个一年半载。

大队书记还在酝酿说话的语气呢,他闺女就好好地加夹了一块拔丝山芋塞进他嘴里。

英子两只眼睛亮晶晶,激动得不行:“爹,你尝尝,多甜啊,多好吃,又香又甜又面。”

她本来以为红糖馒头和肉包子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。现在,她的名单上要加上一道拔丝山芋。

天哪!她从来就没想过山芋也能这么好吃。说实在,她真的特别讨厌吃山芋。或者说整个赵家沟的人都不待见山芋。虽然山芋是救命粮,但山芋吃多了洼酸啊。村里就没胃好的人,全是吃山芋给吃出的烧心毛病。

大队书记冷不丁地被塞了一嘴,的确尝到了什么叫香甜软糯脆。但他还是板着脸,有一说一:“花了这么多油,放了这么多糖,就是泥巴也好吃。”

二柱都惭愧地低下了头,感觉他爹好扫兴。

其他知青也有眼力劲,察觉到了大队书记的不痛快,索性个个都不吭声,只埋头吃拔丝山芋。

田蓝还忙着手上的活呢,却笑吟吟地附和:“叔,你实在是真知灼见,糖油多的东西就是好吃!”

当年他们上营养学课的时候,给他们讲课的教授就斩钉截铁道:人类的本能就爱高糖高油,所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跟生物的本能作对。

陈立恒给装满了玉米糖浆的罐头瓶子拧上盖,笑着递给大队书记:“叔,你也拿回去尝尝吧。我们第1次做,都不知道好坏,只有请大家多尝尝,好给我们提意见。”

大队书记可不接受贿赂,态度坚定地表示:“别瞎胡闹,糖也是重要的副食品,是你们能随便卖的吗?你们是知青,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,要理解执行国家政策,要明白什么是以粮为纲,不要搞乱七八糟的那一套。”

这话田蓝真不爱听,她也不给好脸了:“叔,你的话没道理。这糖是用玉米芯造出来的,我又没花粮食。相反的,你也说了,糖是重要的副食品。请问,副食品是不是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?广大社员同志是不是有对副食品的需求?我们这种行为,恰恰就是坚决地执行了以粮为纲,我们还给大家增加了口粮呢。难道大家不想吃糖吗?”

其他人也七嘴八舌:“就是啊,叔,我们都想好了做山楂糕,这个是点心,也能混饱肚子呢。”

田蓝和陈立恒点完火就撤退,只在边上一边吃着拔丝山芋一边看热闹,坚决不插嘴。

哎,别说,拔丝山芋果然好吃,又香又甜。可惜没芝麻,不然撒上去一点,感觉会更香。

陈立恒给她出主意:“要不咱们再做点花生糖吧,我看还有些花生。”

田蓝点头,表示赞同:“这主意好,离过年也没多长时间了,到时候愿意买花生糖的人更多。”

她这么一说,陈立恒倒有些担心了:“大家手上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吗?”

“你怕什么呀?”田蓝老神在在,“我告诉你,现在已经有人卖炒瓜子卖成百万富翁了。只是还没爆出来而已。”

陈立恒惊讶不已:“百万富翁?”

按照他听广播的结果,万元户都已经被大肆宣传了。如果有百万富翁的话,那岂不是门槛都要被记者踩平了?

田蓝笑道:“人家不是闷声发大财吗?等着吧,过不了几年这事就会曝出来,还惊动了中央呢。这人也神奇,他的遭遇堪称改革开放前十五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史。”

因为旁边有人,所以他俩聊天是俄语夹杂英语,说的怡然自得。

田蓝原先不会俄语,还是跟苏联专家合作时逼着自己学会的。陈立恒差不多,组建哈军工时,他全国到处跑,请来的不少专家都有欧美留学背景,为了工作,他也从头开始学英语。

倒叫他们都练出来了。

旁边的知青们本来还在叽叽喳喳劝说大队书记,到后面声音越来越低,渐渐阒静无声,只剩他俩还在有商有量地有说有笑。

知青们都羡慕地看着田蓝和陈立恒,尤其是英子跟几个姑娘,眼睛珠子落在田蓝脸上就挪不开。

乖乖,这叽里呱啦的洋文,说的可比英语老师强多了。

其实他们倒也不是真羡慕这两人会说外文,因为连“改革开放”这4个字对他们来说也是外面的世界,跟他们仿佛没有一点关系的世界。而且现在高考英语也不计入总分,除非专门搞外语学院的对这方面还有点要求,其他专业根本不在意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